不要为艺术而艺术
——摘要自“文化部全国美术书法考级浙江省交流会议”朱春秧讲话
浙江作为文化大省,浙江的文化做大做强,实际上也是在支持浙江的经济,这是一个良性过程。作为历史、文化荟萃的浙江,是既讲经济又讲文化的,所以说,浙江的经济体现着文化的力量,浙江的文化亦形成经济品牌!
浙江委员会本着秉承浙江文化和对传统的敬意,必将规范化,艺术化,高起点、高质量、高标准的实施,对全国美术书法考级及美术教育的开展起到应有的示范。
(美术)考级考的是能力,而非作品。考级的评定,是对考生认知能力、表达能力的一种测试,体现的是一种观察和表现,(考生对事物)观察到了什么,如何观察的,如何反馈到画面的一种评估。
而考级对于学生的意义是:以考促学,在考级的过程中得到了比考级更重要的积极作用;对于家长的意义是:培养学生成果的一种形式体现,对教学成果的一种评估;对于教育的意义是形成积极作用的体系系统作用于社会。
所以说,作为美育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启学生的慧根,如何雕琢璞玉,使学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,自如运用至关重要。若学生有知识而不能驾驭知识,或者能理解而不能运用、活化则会偏离、有悖于美术考级开展的意义。同样的的老师,同样的材具……为什么所教结果不同,有差异、有差距。这有两方面原因:一是学生的慧根不同,二是老师是否开启学生的慧根,或者说开启的程度不同。我们常言“聪明”,除了“耳”聪“目”明,还有“心”力,虽然美术首先需要“目”,但也需要“耳”,需要老师的指点、开导。简单直接的说:一个杯子,素描老师可以让学生滤掉色彩来表现其明暗、质感,而色彩老师又告诉学生杯子的色彩是有冷(色调)暖(色调)的,国画老师又告诉学生杯子(与周围)是有虚实的,书法老师又告诉学生杯子是可以通过线条表现的,漫画老师也告诉学生杯子是有性格和情感的,那么,学生一听,心灵就会触动、澎湃,(杯子)色彩可以变黑白的,线条的虚实可区分(杯子)内外,色彩有冷暖,又有性格……这时,学生的心灵就会看到“目”所不见的东西,此为基础。当学生用这个杯子喝了茶,心旷神怡,喝了咖啡,醇厚真至…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,再把这种感受,所要表达的东西无限放大,就是想象与创造,也可以说是用的能力,此为美育及考级的高级阶段!
故在此意义上讲,(美术)考级即明辨学生老师所授(信息),是传道,而非考所述艺术感染力。其主要有两个层面:一是对事物观察能力、认知能力,既要认识自己,又须认知对方,也是艺术教育作用于实际的一种认知;第二个层面是学生“用”的能力,即想象力与创造力,是赋予生命精神,也是赋予学生最活跃的阶段!
所以美育须明确的是:不要为艺术而艺术,但我们是教艺术的。艺术的培养,非艺术家,而是要把艺术容纳的心,自由的度发挥到他个人的才能!我们须扩大视野与深度,不要把艺术定义,而是把它运化开、活化好,形成创造性的东西。
(朱春秧简介:浙江大学艺术学系教授,硕士生导师,国家一级美术师,文化部全国美术书法考级考官,专家组成员。)